【蒲湖新语】科普月里的科技之光:让科学走进生活日常
“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发展的重要基础性工程”,当首个全国科普月的旗帜在九月升起,从城市科技馆的互动展台到乡村校园的创客教室,从丹霞山的生态研学现场到线上的数字展厅,一场以“科技改变生活 创新赢得未来”为主题的科普盛宴正席卷全国。
“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发展的重要基础性工程”,当首个全国科普月的旗帜在九月升起,从城市科技馆的互动展台到乡村校园的创客教室,从丹霞山的生态研学现场到线上的数字展厅,一场以“科技改变生活 创新赢得未来”为主题的科普盛宴正席卷全国。
8月初,有网友从兰州中川机场起飞,感叹“这还是黄土高原吗,绿得我快不认识了”。9月初,兰州市郊“水墨丹霞”景区,原本漫山遍野都是橘红色的色调,阴坡的主色调竟变成了抹茶绿。有网友调侃说,以前是羊肉卷,现在是生菜包羊肉卷。
2025年9月21日上午,2025年全国首个科普月暨韶关市“绿色生活我当家”生态环境志愿服务主题科普宣传活动在丹霞山风景名胜区博物馆隆重举行。本次活动由韶关市生态环境局、韶关市丹霞山管理委员会联合主办,韶关学院旅游与地理学院承办,共吸引35组家庭积极参与。通过
9月11日,中共韶关市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市委宣传部联合印发《韶关市“媒体+”赋能“百千万工程”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
果皮菜叶别再扔!8月15日,第三个“全国生态日”当天,丹霞山管委会在丹霞社区掀起一场有趣的“环保体验”——“绿色生活,低碳环保达人”堆肥科普活动,30位村民齐聚一堂,跟着“土专家”学起了厨余垃圾的“华丽变身术”。
韶关市立足"粤港澳大湾区北部生态屏障、国家老工业基地转型示范区、南岭民族地区乡村振兴先行区"战略定位,以《韶关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为核心框架,确立了"生态优先、产业升级、城乡融合"的三维发展路径。到2035年,将全面建成大湾区绿色产业集
在全国生态日来临之际,韶关学院贺爱兰教授研究团队在国际权威期刊《欧洲动物学杂志》上发表最新研究成果,正式命名了一个蜘蛛新种——丹霞岳麓蛛(Yuelushannus danxia sp.nov.)。
近期,广东重磅推出推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政策包”,网络剧、微短剧在重点扶持行列。当前正是网络剧、微短剧“大爆期”,在今年的文博会上,韶关展团更是以“跟着微短剧游韶关”为主题,展示城市文化。